2025年10月28日下午14时,CGT疗法眼科疾病治疗进展学术沙龙—暨济视同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合作启动仪式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公济楼隆重举办。合作启动仪式的顺利举办,标志着济视同光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合作迈向崭新的台阶。
本次启动仪式由济视同光COO杨澍主持,活动伊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孙晓东,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济视同光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徐国彤,源星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卓福民分别做了开场发言。
孙晓东院长强调,干细胞代表一种方向,基因治疗覆盖早期患者,细胞治疗覆盖中晚期患者,终末期目前也有光遗传,脑机接口等治疗手段,大家各司其职,定位明确。眼科疾病非常适合CGT疗法,全球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就是用于眼科疾病治疗。十三五规划期间,市一拿到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随后建立了GMP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无论在入组效率,研究团队专业度,医院整体硬件配套等方面都已经历经考验,当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在持续寻求合作,期待为更多科学家、企业和医生团队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快进入临床。
徐国彤董事长表示,随着政策的完善,基因与细胞研发成药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少,增加了从业人员的信心。从过往的药物研发经历里,他深刻认识到药物研发的成败与高质量的临床设计与实施息息相关。与市一的合作,极大提升了企业的信心,希望在医院和投资人的支持下,更快速高质量地推进药物研发,早日造福临床患者。徐教授同时透露,济视同光的核心管线TE02102(iPSC-nRPEC)治疗干性AMD即将正式进入IIT研究,预计25年年底启动患者入组。
卓福民总则从资本的角度,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信心鼓舞。他表示,港股去年底是至暗时刻,此时此刻是生物创新药的高光时刻,这一变化,本质上是因为全球对中国生物医药的研发能力的认知上发生了质的变化,BD的火热交易催生了当下的产业繁荣,他所带领的基金,会持续支持早期原创新药的研发。

从左至右依次: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孙晓东,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济视同光首席科学官徐国彤,源星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卓福民。
随后,济视同光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了战略合作启动仪式。

学术沙龙分享环节,徐国彤董事长作为第一位分享嘉宾,首先对市一临床医学研究中心GMP实验室进行了介绍,他强调医院内GMP设施是医生身边的转化引擎,会助力科研成果的更高效地向临床转化,济视同光与市一的合作是恰逢其时,应运而生。团队在人才密度与认知方面优势明显,经济型GMP设施精准、高效、可及等优势也能很好的支撑IIT研究和1期临床试验。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济视同光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徐国彤
市一临床医学研究中心GCP办公室丁雪鹰主任作为第二位分享嘉宾,从夯实临床研究体系内涵,助力医院转型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体系建设。她重点强调,科技创新和高质量临床研究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当前医学科技创新范式不断演进,市一正在加速构建“多院区集群式基础-临床-转化研究设施与技术平台” 的创新临床研究平台,全力支持创新研发与学科发展。建立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科研支撑平台——市一临床研究院,是实现这一临床创新体系的重要实践路径,市一临床研究院下属的临床试验与循证研究中心(CRU)是主要功能载体,于2016年启动建设,投入9000余万元,面积达到30000平, 拥有研究床位77张,专职研究管理人员和支撑团队51人,临床研究信息系统 5套,累计获上级临研经费8000万。此外,还有以患者为中心,专科特色鲜明的双院区示范性智慧研究病房、智慧核素病房、早期临床试验研究病房、临床科研数字化平台、临床样本资源中心、GCP与GMP融合体系和技术平台、AI辅助诊断医疗器械评价平台等关键支撑平台。未来希望能建成科创引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转化中心。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GCP办公室 丁雪鹰主任
随着国家对生物医学新技术发展的重视,一系列规范行业发展的法规条例陆续出台,面对新要求CGT疗法如何顺利从IIT到上市亟需探索,为此本次沙龙特邀请了来自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刘婷婷律师简析《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的关键内容。刘律师表示条例的颁布,标志着IIT研究正式迈入规范化、制度化监管的新阶段,作为一项新监管制度的顶层设计文件,条例实质规定临床转化应用内容,但后续配套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她重点提到,要特别注意条例中划定的绝对红线:从事禁止技术将面临最严重的法律责任;当前监管方式透露“前松后紧”趋势,但最终落地仍需“关关难过关关过”,主体责任更加夯实。此外,现有规定未明确界定相同新技术的具体标准、合规收费的具体标准及规则、临床转化应用收费具体收费标准及执行规则,这些都是后续重要关注点。最后,刘律师期望相关部门对照《生物医学新技术条例》提前筹备和完善相关制度,并在未来新规出台前及时更新并实施,给参与者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婷婷
会议最后,徐国彤董事长介绍了济视同光医药科技(宁波)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和研发现状。公司核心业务聚焦开发致盲眼病创新治疗方法,主线为 iPSC 衍生细胞药(如 TE02102 治干性 AMD),辅线有 EPO 眼用制剂(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核心技术亮点包括:25天高效诱导iPSC为naive RPE细胞,纯度99%+,无成瘤性且细胞活力强,动物模型疗效超成熟 RPE,基于该技术已获多项发明专利和多个奖项。融资方面,截至目前融资额为2800万人民币,pre-A 轮拟融4000-5000万,用于IND申报、研发及团队建设等。
最终,学术沙龙在与会嘉宾合影后圆满结束。

